CCN传媒首页
|
图片中国
|
异域风情
|
时事资料
|
图片专题
|
行走天下
|
魅力城市
|
作者专区
|
业界快讯
|
电子杂志
|
资料库
|
CCN传媒论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ENGLISH
-
中文简体
首页
|
作品展示
|
图片专题
|
精品推荐
|
拍摄手记
|
自我介绍
|
联系方式
|
CCN论坛
图片搜索:
综合查询
图片名称
图片编号
作者姓名
关键词
本网查询
CCN综合查询
贫苦难挡“博士梦”
贫苦难挡“博士梦”
“想上大学”、“想当博士”,这是刚上小学四年级的马天玉最大的梦想。
2007年3月21日,会宁县头寨镇老鸦村春雨小学刚下课,马天玉课间跑回不远处的家里取馒头吃,当地连续五年来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三年来农民颗粒无收。马天玉的妈妈去年刚去世,爸爸在兰州给别人扛面袋挣钱,家..
[全文]
贫苦难挡“博士梦”
“想上大学”、“想当博士”,这是刚上小学四年级的马天玉最大的梦想。
2007年3月21日,会宁县头寨镇老鸦村春雨小学刚下课,马天玉课间跑回不远处的家里取馒头吃,当地连续五年来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三年来农民颗粒无收。马天玉的妈妈去年刚去世,爸爸在兰州给别人扛面袋挣钱,家里靠77岁的奶奶供他和两个在30里外上初中的哥哥、姐姐读书。
老鸦村是出了名的穷村,老鸦村和春雨小学都在大山深处,春雨小学教室门前几名学前班的孩子用木棍在地上写着a o e 。
会宁山大沟深,平均海拔2025米,年均降水量只有 312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800毫米。老鸦村更是多年干旱少雨,2006年当地降水只有70毫米,老百姓去35公里的山外找水,找回一立方水要花七八十块钱的成本。老百姓惜水如金,加上连续3年颗粒无收,他们生活难上加难,但当地没有一个不上学的儿童,就连在地上用柴棒写字的小孩都知道上学要考博士。
呀呀学语都有如此远大的博士梦,这毫不夸张,会宁自古有“学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仅明清两代就考取进士20名,举人113人。恢复高考以来,会宁输出的学生中获得博士学位者有500多人,硕士学位者3000多人,会宁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状元县”。会宁的“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五苦精神是会宁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到今天,“状无村”、“博士户”比比皆是,甚至目不识丁的农民家庭也出现了“双博士”、“三博士”。
虽然“状元县”、“硕士村”、“博士户”的名气越来越大,但连年的自然灾害让贫困家民家庭的孩子上学雪上加霜。地域宽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使全县目前还有200个条件艰苦的教学点无法撤并。
甘沟驿镇山平塬教学点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一个老师在唯一的教室里教着两个年级的六个学生。上课时左边教室一年级,右边教室二年级。学校只开展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学校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唯一的一根跳绳去年断了,从此学生不再跳绳。六个孩子玩耍时只能在院子里画上方格,捡来瓦片,玩“跳格子”。教学点只有一二年级,上了三年级的小学生要走下山平塬的大山去30里外的小学念书。会宁现在还没在寄宿制小学,山平塬的孩子上小学早晨四五点钟天还不亮就背着一瓶水和两个干馒头出发了,下午四点半放学,等回到家天已经黑了。
“陇中苦瘠甲天下,会宁苦瘠甲陇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会宁城乡出现了一种令人寻味的教育“樊比风”。平时,学生们谈论最多的,不是谁的父母官大钱多,而是哪个学校教风好、学风好,哪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好,哪个教师有忘我的工作精神;社会上人们谈论话题,并非谁家的物质条件如何,最大的羡慕是谁家的孩子品学兼优,谁家出了几个大学生、有几个硕士、博士。
[返回]
贫苦难挡“博士梦”
“想上大学”、“想当博士”,这是刚上小学四年级的马天玉最大的梦想。
2007年3月21日,会宁县头寨镇老鸦村春雨小学刚下课,马天玉课间跑回不远处的家里取馒头吃,当地连续五年来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三年来农民颗粒无收。马天玉的妈妈去年刚去世,爸爸在兰州给别人扛面袋挣钱,家..
[全文]
图片信息:
张图片 0页
至
页
至
页
网站管理/
新作者注册
友情链接:
CCN传媒(中国影像传媒)
|
一法网
|
中国搜图网
|
索有网
|
一创图书
|
联智通
|
更多链接